00:51

奥运冠军谢思埸到华附分享:若心有不甘,就全力以赴

9月9日,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办奥运卫冕“埸埸”生辉——第201期“华附讲坛”暨奥运冠军谢思埸走进华南师大附中专场活动,邀请奥运冠军谢思埸分享夺冠心路历程。

奥运冠军谢思埸分享夺冠心路历程。

奥运冠军谢思埸分享夺冠心路历程。

谢思埸曾获得多项荣誉。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同时掌握109B和409C高难度跳台动作的运动员;2017年全运会史上第一位跳水“三冠王”;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三米板单人、双人金牌得主;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三米板单人金牌得主。

活动上,谢思埸鼓励学生,要明白输赢都是常态的道理,不要担心犯错,更别害怕失败,只要自己觉得对的事,要勇敢、果断去做,若心有不甘,就全力以赴。

如影随形的伤痛

坚持至今的热爱

谢思埸是土生土长的广东汕头人,7岁开始学习跳水。

2012年,年仅16岁的谢思埸加入国家跳水队集训,在当年的全国跳水锦标赛上,获得男子双人十米跳台金牌和男子十米台银牌,一年后他又在第十二届全运会跳水男子双人十米跳台中获得第三名。

华附校长姚训琪代表学校赠送关于“埸”的说文解字——埸,疆土也,泳池即谢思埸征战的疆场。

华附校长姚训琪代表学校赠送关于“埸”的说文解字——埸,疆土也,泳池即谢思埸征战的疆场。

年纪轻轻的谢思埸成绩已十分亮眼,并逐渐成为中国男子跳板的头号选手。然而,2014年,一次伤病给谢思埸带来沉重一击。

“2014年我脚腕骨折了,手术后脚上多了两根钢钉和一根铆钉,医生跟我说再也不能练跳水了。”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刻,谢思埸的心沉到了谷底。

他一度想就此退役。

“我对跳水的热爱还在,实现梦想的渴望还在,我不想做一个半途而废的人。”谢思埸说,回想起自己十年来的训练历程,心里感到不甘。

这股不服输的劲头,让术后休养了半年多的谢思埸重新回到熟悉的跳水馆。他从跳台转向跳板,重启日复一日的训练。

2015年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上,年仅19岁的谢思埸勇夺跳水男子一米跳板冠军和跳水混合全能季军。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个年轻人身上。

然而,伤病再一次找上了他,由于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,谢思埸错过出战里约奥运会的机会。

“我的脚受伤了,但我的腰腹,上肢还可以训练。”谢思埸说。他一边与伤病对抗,一边坚持训练。

2021年,谢思埸站上了东京奥运会的赛场,夺得东京奥运会跳水男子双人三米板、男子三米板冠军,成为跳水男子三米板单人、双人项目实现奥运会、世界杯、世锦赛“大满贯”的历史第一人。今年,在巴黎奥运会,谢思埸拿下男子3米跳板跳水冠军,成功卫冕冠军。

“其实在东京奥运会之后,因为伤病的原因,我无数次想过要放弃。”谢思埸坦言。让他坚持下去的,是对跳水运动的不舍和热爱,是怀念和队员们一起站上升旗台听着国歌奏响、看着国旗升起的时刻,“我想继续跟他们并肩作战”。

运动员要有个性

心理强大才能压制对手

“4年后能在洛杉矶看见你吗?”华附学生提问。

“你希望吗?”谢思埸反问,引发现场一阵笑声。

“遇到瓶颈期怎么办”“运动员可以展现自己的个性吗”“怎么调节好心态”……现场提问环节,华附学生“火力全开”,谢思埸一一回应。

谢思埸寄语华附学生:“华附学子,加油!奋斗!”

谢思埸寄语华附学生:“华附学子,加油!奋斗!”

跳水运动员日常训练的一天是怎样的?

谢思埸介绍,跳水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时间紧凑,拿自己来说,一般上午6点起床做早操,持续到7:30,包含跑步冲刺、力量训练等内容;吃完早餐后,8:30开始持续到中午12点或1点的陆上训练;下午到游泳馆开展水上专项训练,从2:45练习到晚上7:00左右,一天下来大概训练10至15小时。

高强度的训练难免带来伤病,加上参加比赛的压力,如何调节好心态,让自己保持最佳状态?“运动员有个运动曲线,不会一直往上升。”谢思埸说,明白了这个道理,就知道输赢都是常态,只要给自己时间就能消化。

近年来,中国运动员在世界赛场上逐渐表现出自己的个性,展现出轻松自信的姿态,作为运动员,谢思埸如何看待这种现象?

谢思埸认为,运动员在赛场上必须有个性,在国际比赛上除了比拼技术,就是比心态,内心强大,才能在气势上压制对手,“我很高兴看到新一代青少年运动员能够成长成为敢奋斗、有个性的运动员”。

华附是广东基础教育龙头学校,聚集了不少优秀学生。有的学生成绩优秀,却害怕犯错、担心失败,如何克服这样的心理?

尽管我是奥运冠军,但也会犯错,更少不了经历失败。我觉得无论是运动员还是学生,只要自己觉得对的事,要勇敢、果断去做。”谢思埸说,要把面对失败、获得成功当成一种人生乐趣,不断超越自己,打破新纪录、创造新辉煌。

最后,谢思埸还为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提了建议。

“大家不要盲目去追求一些指标,比如一天要喝8杯水等,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设定目标,在运动过程中不断调整时间和强度。”谢思埸说,可以从慢步小跑等轻度运动项目开始,缓慢提升,避免因运动过于激烈而受伤。

文字:南方+记者 陈理

摄影:南方+记者 许舒智

剪辑:南方+记者 金镝

通讯员 李芸 刘颖仪

本文作者:广东教育头条

本文来源:南方+